2)第五十章 醉人夜色_奋斗在五代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这些不服管教的节度使自然也只能俯首称臣。

  在郭荣看来,只要能拿下淮南,这些所谓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

  但现在,以范质为首的文官们却不干了。

  文官们的诉求,与郭荣的追求,是不一样的。

  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高度决定视角,郭荣身为皇帝,能看到可以用战争来解决国内外的矛盾,但大部分文官们是没有这个眼界的。

  文官们渴望安稳的环境,这样他们的家产以及学识,乃至人脉和官场影响力,才能更好地传承给下一代。

  高级文官们还会担忧自己屁股下的官位,他们能坐上高位,不光是因为自己的才学,更多地是因为傍上了郭家这条大船。

  譬如三相王溥、譬如副枢密使王朴,以及一大帮跟着郭家进开封,改变命运的文官。

  若是郭荣执意南下,不小心翻了船,那大周毫无疑问会换一番天地,届时这些文官们,还能有今日的高位么?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哪怕郭荣翻船的概率是百分之一,是千分之一,乃至万分之一,文官们都是不能接受的,他们最希望的,就是郭荣能够安安稳稳地待在开封皇城里,别乱整幺蛾子。

  范质身为文官领袖,眼界的高度其实与郭荣相差无几,郭荣能看到的解题方法,他也能看到。

  而范质之所以反对继续进行战争,原因有很多。

  范质能坐上文臣领袖的高位,不是因为他字写得出色、文章做得出彩,或是奏章编排得滴水不漏,而是因为他能够分配好文官群体的利益,说直白点,就是他能够服众。

  范质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势必就要照顾到大部分文官的利益,所以他才会义正言辞地阻止郭荣南下扬州。

  而且范质他有私心,特别大的私心,他继承冯道的理念,希望天下能够安定,希望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这也是儒家一贯的主张。

  淮南战争不过进行了半年,周朝死去的将士、百姓,绝不下十万,这是范质不能容忍的,他并不完全反对战争,但不能坐视郭荣继续进行败率颇高的战争。

  还有一点,那就是中原夏税在即,但大部分朝中官员都随郭荣驻跸于行在,淮南远离河北、西北,处理政务颇为不便,夏税若不能按时按量收取,对国家的危害不可计量。

  郭荣与范质这对君臣,彼此的心思都心知肚明,两人都知晓对方的诉求与难处。

  政治无非就是妥协,事情该做一个了断了。

  郭荣冷静下来,仔细思忖良久,终于开口:“范卿提的这些,朕都明白,朕确实在淮南逗留太久,是该回开封了。”

  “陛下圣明。”说罢,范质静待郭荣提出撤回开封的条件,他很清楚,郭荣绝不会对淮南死心。

  “朕下旬就回返开封,但军队不能全随朕北上,已攻占的淮南七州也不可舍弃。”郭荣做

  请收藏:https://m.lek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