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76章 徐景年留下的东西_这个衙门有点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唉……”

  待徐景年和王二狗的身影瞧不见了,吕梁轻轻叹息了声,扭头对吕方说道:“你等会儿到我房间,我给你看些东西。”

  吕方微愣,点了点头。

  然后再带着众人又回到寨子里,便跟着吕梁去了他的房间。

  吕梁从书桌抽屉里拿出来一沓纸,递给吕方,“这是徐爷爷昨晚上交给我的。他说他这些年掌握的情报全部都在这里。”

  吕方打开。

  最首页上面仅仅写着两个字,京都。

  再翻开后面的,上面密密麻麻都是精致俊逸的小篆。

  有着许许多多的人名,而后面,则是徐景年对这些人的分析。

  这些人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和前朝有些关联。要么是前朝旧臣,要么,则是在前朝中的功名等等。

  禹元纬的名字也在其中。

  禹元纬,两朝元老。

  丰和帝年间探花,入翰林院,为翰林院六品编修。

  到庆余帝登基时,已是官至翰林祭酒。

  再到梁翰民登基,是为翰林学士。前阵子右迁为工部尚书。

  徐景年给禹元纬的评价是,有翰林之风骨,维正驳逆,可为镜臣。又有忧国济民之才,若治事,可为肱骨,至内阁。

  但其人重民更重于君,虽心念先帝,怕是未必能为起义所用。

  话不长,但绝对算得上是字字珠玑,将禹元纬给说透了。

  吕方对禹元纬的理解也同样是这样。

  也许禹元纬心中同样对梁翰民的登基不正有根刺,但他到底还是选择为了让大渝的百姓过得更好,硬生生将这根刺给抹了去。

  不管这天下到底是做皇帝,禹元纬为官的宗旨都是旨在为百姓做实事。

  甚至……

  吕方不禁心想着,若是自己和吕梁真有形成气候的那天,必将和梁翰民大相征伐。

  皇位的争夺,从来都少不得血流成河。最后受苦的,也必然还是百姓。

  到时候,老师又会怎么做呢?

  他将徐景年留下的这些东西一页一页地看完。

  在其中还看到有些自己曾经在荆南郡或是京都听说过的名字。

  徐景年全部都给了点评。

  不过,如今朝中还可能倒向他和吕梁这边的人,已然不多了。估摸着是在这些年间都被梁翰民给排挤了出去。

  至于当今的那两位“宰相”……

  坚持站在勋贵那边的苏宰自是不用说,只可能是坚定不移地继续站在梁翰民那边。

  而王宰,虽是对庆余帝的有些新政持支持态度,且至今都还在竭力推行。但他,却未必有和梁翰民唱反调的胆量。

  他们两个人,应该都是属于那种只希望生前位极人臣,死后能享太庙,自惜羽翼的臣子而已。

  也不知道,这些年徐景年为这些东西,到底花费了多少心血。

  吕方默默看完,才张嘴道:“徐爷爷既然将这个都交给你,那短时间内估计是不打算回来了吧?”

  “能不能回来,连徐爷爷他

  请收藏:https://m.lek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