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2节 塔山阻击战(1)_梦回二战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不过200多米,分为两个高地,一个高210米,被称为210高地,一个高207米,被称为207高地。白台山是很典型的北方的山,北方的山大多因为气候原因,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山上植被稀薄,不像南方的山那样长满了参天大树,遍地鸟语花香、飞禽走兽等等,北方的山的岩石和土层直接裸露着,从远处看去,山体呈现土黄色或铁灰色,色彩单调,显得阴沉而冷峻,很贫瘠。白台山就是这样的一座山,山体灰沉沉的,山上只长了一些稀稀拉拉的杂草、灌木、杂树,没有植被树林,动物也很少。

  日军想要从葫芦岛杀去锦州,就必须拿下塔山。

  早在战前构思“如何守卫辽西走廊”时,王树常就已经意识到塔山将会是个敌我双方必争的咽喉要地,想要守住辽西走廊,就必须守住塔山,但守住塔山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日军拥有制海权,日军战舰会开到葫芦岛港轻而易举地轰射塔山,毕竟塔山距海边只有区区几公里,完全处于日军舰炮射程内,大口径舰炮的杀伤力是无与伦比的,其次,日军还拥有空中优势,如此,如果东北军在野地上、村子里设立工事防线,还没开打就会被日军舰炮群和机群夷为平地,同时,东北军不能调动太多大口径火炮参战,炮群是日军舰炮群和机群的重点攻击目标。

  根据这些客观现实,东北军想要守住塔山,只能把防御阵地放在白台山内,是“山内”,不是“山上”。因为东北军如果把部队放在山上,虽然会对从山下攻来的日军地面部队拥有居高临下的地利优势,但却会被从海上飞过来的日军舰炮群炮弹、从天上落下来的日军机群炸弹给炸死。换而言之,东北军需要把白台山的中上部位的山体内部给挖空,把部队、装备、物资都放在山内。

  这个构想是王树常的儿子、第110师第110旅第537团参谋长兼该团第一营营长王梓楷提出的,他为之取名“白台山立体大堡垒”,根据他的设计,首先,在白台山的山脚下就要挖掘开错综复杂且延绵不断的堑壕和战壕,在堑壕、战壕前埋设大量的地雷,从而形成强大而致密的雷区、雷阵、雷场,山脚下的第一条大型堑壕必须环绕整个白台山的山脚,堑壕里每隔三十米就设立一个机枪碉堡,每隔五十米再设立一个迫击炮阵地,堑壕外要拉上铁丝网,至于环形工事、掩蔽部、火力支撑点、连环地堡群、散兵坑,自然一个都不能少,相辅相成;

  工事完全建成半地下式,形成绵密的火力网,这是第一条堑壕防线,位于海拔0位置;

  再往上,在位于海拔三四十米处挖掘第二条堑壕,与第一条堑壕通过纵向交通壕进行连通,如法炮制,一样的套路;再再

  请收藏:https://m.lek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