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83、984节 西夏遗民的窑洞村寨_葬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使君之称!”延安郡守叉手行礼告退。

  与户部尚书被称为大司徒不同,财部尚书被称为大司赋。

  延安郡守有没有可能多报账目呢?

  很难。

  因为财部审计司是崔秀宁精心培养的,在古代已经很专业了。财务审计核查有一整套流程。就拿延安府来说,当地物价如何,出产如何,都是有统计部门的参考数据的。想多报很难。

  就算多报了,钱也会转到延安府的账户,也进不了延安郡守的口袋。而一旦被查出虚报,那就是一群官员跟着郡守担负连带责任。

  这个时代的钱是真金白银,分量不轻,又不能电子转账,在如此严密的制度下将银子贪污到手而不被人发现,实在太难。

  李洛在凉棚中歇息了一会,就传延安郡守。

  “微臣延安郡守蒋康拜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延安郡守匍匐在地,神色十分恭敬小心。

  “平身吧。”李洛神态和煦的说道,放下手中的木瓜,“延安郡,你是不是海东的老人?朕看你面熟的紧。”

  蒋康起身后叉手躬身,“回陛下的话,微臣正是海东时期的一名村正。因为略知文字算术,六年前被皇后陛下调任嘉定县令,三年前,皇后陛下又委任臣为延安郡守。”

  李洛听说正是海东老人,不由神色更加和煦,对侍卫道:“来人,赐座。”

  唐得天下后,最受重用的,就是江华元从。可江华元从几乎都是武将,很少担任文官。那么文官最受重用的,就是海东老人了。

  也就是唐侯国时期的乡村官吏。那时,李洛本人还只是“唐侯”。

  当年,凡是能当村正的,现在最低也是县令,最高做到了尚书侍郎。

  大唐近两百个郡,一半都是由海东时期的村正担任郡守。他们最熟悉海东时期就定下的制度,也是最忠心的文官,虽然书读的不多,但几乎都精于实干,是王朝开国初期最好的地方官员。

  说起来,这蒋康还只是个郡守,在海东老人中只能说混得一般。

  李洛看到将康一脸风尘之色,不像个养尊处优的官员,不禁暗自点头。

  “朕看这延安郡,治理的不错。你当延安郡守已经三年有余,该给你动一动了。”李洛说道。

  谁知蒋康说道:“回禀陛下,微臣侥幸得到吏部优异的考评,数月前,吏部来了调令,胜、升任微臣为环卫寺少卿。只是,微臣以为,延安绿治尚未完成,暂时不想升迁。”

  所谓绿治,是这几年唐廷提出来的新概念,其实就是后世的生态恢复治理。由于李洛这些年主要负责军事,朝中政事多是崔秀宁在管,所以这“绿治”主要是崔秀宁提出来的。

  李洛点头微笑道:“原来如此。朕看这延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虽然也有不毛之地,但却很

  请收藏:https://m.lek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