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93、494节 若君上不王,则奈天下苍生何!_葬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千仞,直上万寻,嗣南阳之光武,追西岐之周文,高谋远鉴,卓绝当世,巍巍乎王道也!”

  “君上王之,则顺天应命,太平有期,黎民有望。君上不王,则奈天下苍生何!”

  李洛端坐敛容道:“殷殷其言,寡人具之。”还是没有明确答应,但意思已经不言自明。

  文天祥也再次施礼道:“君上察纳雅言,大善。”

  林必举,郑思肖等文臣也一起行礼,郑重说道:“君上察纳雅言,大善!”

  这也是劝进的一个程序了,君臣上下先建立默契,再过一段日子,就是一劝一辞,再劝再辞,最后才会“勉为其难”的接受,正式称王。

  武将们虽然没听到李洛说同意,但也知道什么意思,一个个也都是神色振奋。

  两个月而已,他们完全等得及。

  酒过三巡,忽然又是一声惊雷,酝酿了很久的大雨,终于爆发了。

  “哗啦啦—”

  “轰隆—”

  倾盆大雨狂泻而下,远山顿时被大雨遮掩,钱塘江上白水茫茫,不见牛马。整个望江楼都是水气森森,侍女们的衣袂都被吹起。

  好一场大雨!

  看到如此大雨,而又无淋漓之苦,众人都觉得心清气爽。

  李洛忽然有了一些文思,稍加酝酿,就开口吟道:

  “大雨落钱塘,天水茫茫,望江楼上放眼量。浩荡风云八万里,知向何方?”

  “往事溯流光,青史苍苍,当年射潮有吴王。赵家天子今不在,看我大唐。”

  这首一出,崔秀宁固然心中好笑,而将领们都觉得君上这诗恢弘大气,不同凡俗,当真妙的很。

  “君上做得好诗!”

  “好诗!妙哉!赵家天子今不在,看我大唐!”

  将领们纷纷喝彩称赞,都不是故意拍马屁,而是真的觉得好。君上就是有才气啊。

  李洛一头黑线。我尼玛…这不是诗,是词!但真要说是诗,其实也不算错。

  文天祥等文臣,虽然也称赞“好词”,但多少有点言不由衷。在他们看来,这首,实在是过于直白,虽然用了典,却缺了幽思婉转之妙。意境,终究差了些

  不过,要说这首词是下品,却也不对。尤其是对君主来说,此词恢弘寥廓,志趣高远,帝王之气喷薄而出,以势取胜,虽无雅趣,却有真意,也算中上之作了。

  至于为何崔秀宁心中好笑,那就不为外人所知了。

  而作为掌书记的马致远,立刻录下这首词,标注为:四年五月初七,君上与君臣宴于宋宫望江楼,恰逢大雨,即兴而作。

  但这个对诗词上心的男人,很快又犯了难,他只好站起来问道:“敢问君上,这词名为何?”

  嗯?李洛闻言一愣,稍加思索便道:“就叫望江楼观雨吧。”

  于是,马致远郑重录下:浪淘沙之望江楼观雨。

  众人用完了宴席,李洛又交代了一些事情,就要求他们尽快赶回驻地,开展

  请收藏:https://m.lek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