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7、388节 文氏归唐…中秋宴会_葬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兵力构建西部防线。

  当时宋朝还占据着福建,江西和两广,湖南。水师也仍然强势,这个战略具备很强的操作性。

  然后,宋廷全部置之不理,只是一心求和。甚至为了求和,将汉奸叛臣吕文焕的哥哥封王,侄子封为参知政事,恬不知耻的讨好吕文焕,希望吕文焕居中斡旋,达成议和。

  元军攻打常州时,文天祥敏锐的指出常州乃必救之地,万不可失。然而宋廷消极抗战,文天祥只能自己率领麾下疲弱之兵救援常州。

  直到宋廷穷途末路之后,才醒悟文天祥的很多军略都是对的,但浪费了两三年时间,已经太迟了。

  就连当时担任左丞相,后来投降元廷的留梦炎,都对忽必烈说,南国人才,无过文天祥。显然指的不是文天祥的文才,而是军政之才。

  所以忽必烈屡次劝降文天祥,承诺只要他投降,就是宰相。

  其实想想就明白了。文天祥以文官之身,短短一月时间就拉起上万人的武装,坚持抗战数年,在江西时还镇压了反叛势力,和元军打游击。军事才能不行,早就玩完了,哪能坚持那么久?

  要知道,他的兵马可是民兵,还不是装备精良的正规官军。

  除了才能,李洛更看重的是这面大旗。文天祥是一面抗元的大旗,尤其是在南方数省。有文天祥效力,一旦起兵,李洛会获得更多的人才支持。

  李洛已经打定主意,收文天祥为己用。倘若文天祥不从,也绝对不能放他离开海东。

  李洛和文天祥谈了一会儿宋末的那段历史,发现文天祥心气已经很平和了。显然,几年的楚囚生涯,让他想通了很多。

  “大宋,安能不亡啊。”文天祥叹息道,“死到临头还心存侥幸,一味打压忠臣义士,百般乞和下作之尤,全无恢复之气,刚断之志,犹如女子也,丧尽南国民心士气。”

  李洛点头,“文山先生高见,寡人深以为然。是以,宋廷不可扶。如今宋廷已亡,更不可复。但中原不可不复,蒙鞑不可不灭。”

  “寡人处心积虑移民海外立国建制,积蓄粮草军械,整饬兵马武备,为的就是有朝一日驱除鞑虏,恢复中原,再开汉家盛世。”

  “文山先生倘若只忠于赵宋,那寡人也不必多言。但设若先生既忠于赵宋,亦忠于华夏,则还请先生助我,为恢复汉家效力。”

  李洛说的很直接,文天祥是个聪明人,自己根本不用绕弯子。而且,他绝对不会因为自己救他出狱就答应效力,只有用大义才能打动他。

  果然,文天祥闻言毫不惊讶,“华夏之心,文某片刻不忘。一家一姓之天下,天下人之天下,孰轻孰重文某自有分晓。改朝换代未尝不可,可亡天下,不可。”

  “善哉!先生所言极是,寡人受教也。”

  请收藏:https://m.lek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