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3章 在下李洛,字中正_葬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蒙古风俗仍然难以尽灭。由此可见,元朝胡化之重。

  在这种情况下,汉人和高丽上层的双名制就成了主流。

  元代官场,流行说国语,汉官拜见蒙古上官,不但说“国语”,还大多报蒙古名。

  就是汉官之间,也会说“国语”,报“胡名”。

  李洛要是不取个蒙古名,即便不是另类,起码也是少数派,容易受到猜疑。

  一时权宜变通都做不到,还能做成什么大事?

  李洛能不能不做元朝和高丽的官儿,直接跑到海东发展势力?

  不能。

  因为海东人口太少。

  李洛处心积虑谋取元朝沿海州县的官位,不就是为了“偷人口”么?

  没有官位护体,他如何能“偷人”?没有人口,海东有个毛用?

  等海东的人口资源能支持十万大军,李洛才不用再做元朝的官。

  说白了,他这个达鲁花赤,主要是为了人口才当的。

  暂时要当好元朝的官儿,在蒙元体制内混下去,就要先对自己革命。

  不过就是辫发、质孙服、胡名而已。这烈度,他还能承受。

  李洛头发被崔秀宁编成两条辫子,挽成双环垂在耳边。

  由于没有髡头,并不难看。

  “嗯,比清朝的那种辫子头好看多了。”崔秀宁笑道。

  李洛哼哼:“我大清那是辫子吗?那是猪尾巴。”

  编好了头发,李洛戴上蒙古瓦楞帽,穿上质孙服,立刻成了一个假蒙古人。

  只是,他的长相,无论如何不像是蒙古人。这也是如今很多上等汉奸的标准装扮。

  李洛先写了一封拜帖,又带了一些宝石,就出了院子,骑马直接往储政院而去。

  白天,真金太子一般不在皇城东宫,而是在太子理政衙门:大元储政院。

  储政院是辅佐太子的二品官署,长官并不是太子本人,而是储政使。

  按道理,太子在东宫好好待着就成,没必要来属下的储政院。

  可是真金非常勤政,嫌弃东宫太安逸富贵,几乎天天来储政院坐堂理政,搞的储政院长官储政使成了副手。

  李洛来到储政院门口,拿出太子简任的官职文书,对守门的九品官吏用蒙语说道:“在下奉了太子的命,到外地做那镇守官人,临行前向太子辞行。烦请通禀太子知道。”

  那守门官吏是个色目人,他看“根脚告身”为真,语气仍然很冷淡,只是没有刻意刁难而已。

  “新的镇守官人,我们的太子殿下,可能抽不开金贵的身子。”色目守门官说到。

  李洛早有准备,他掏出写好的拜帖,“尊敬的守门官人啊,这份信里,是我对太子的忠诚,请让太子看到吧,守门官人!”

  那守门官接过拜帖,对旁边一个蒙古卫士说道:“我英勇的忽术儿,请你像骏马那样,将信送到主人身边。”

  忽术儿接过拜帖,“好吧,小小的守门官人,我忽术儿,如你所愿。”

  

  请收藏:https://m.lek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