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三章:卡拉永远OK_大国贸易,从海上行商开始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林岭东示意之下,两人交换了座位。

  嘎子还挺讲究,上车就把安全带给系上。

  “宾利,豪车啊,我长这么大还第二次坐,这车得不少钱吧?”

  “也没多少,往哪里走,还有多远?”林岭东问道。

  “就20来里路吧,往前那个岔路口转右,到拐弯儿的地儿我提前说就成,那边是老城区路不咋好走,坑坑洼洼的,你这车害怕底盘刮花了不?”嘎子说。

  听这老东北口音,林岭东还是挺好玩的:“不怕,只管走吧。”

  哈尔滨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从建立到现在也不过百余年时间,满朝末期曾被沙皇占领,建起了中央十字大街与圣索菲亚大教堂,苏联大规模援建时期,哈尔滨也是重点援助地区,导致这地区建筑风格十分华丽,尤其是这个年代,很多老旧建筑都没有拆除,道路两边几乎全是十八世纪的建筑风格。

  高耸的尖塔,石料的柱子和圆形拱门,因为年代太久,石料上长满了黑斑和青苔,路边也很多金发碧眼,在这个地方世代定居的俄国人。

  车流量不是很大,人流量也不是很多。

  估计是刚进城吧,道边的行人,很多都穿着工厂的劳保制服,骑着二八大杠,驮着大包小包,三五成群的蹲在路边抽烟,满满的生活气息。

  林岭东在嘎子的指挥下,连转过几个街口,才看到些新式建筑,一条笔直的马路往前延伸。

  “好了,这块儿往前,一直走就行了,开半个小时就到了,你看到一片儿像以前那啥,那宫殿一样的房子,随便找个人问一下,就知道同记商场,那家伙老出名了,给我5块就成。”

  “怎么,你就想下车了?”林岭东笑着问。

  “这不带好了么,再走你划不来了,咱们挣几个钱都不容易,我逮这儿赶车回去方便。”

  林岭东笑道:“今天一天,我给你包圆了,还得走几个地方,你就在车上呆着吧。”

  扶手盒上,放着几千块蓝花花的百元大钞,林岭东随手扯出几张给他扔膝盖上:“够不够?”

  “够了够了,有这份钱,你把我宰了下酒都成。”

  嘎子把钱攥着,兴奋得手都有些微微发抖,这随手一扯竟有600块之多,带一个月也挣不了这么多。

  “你可真是个大老板啊,带了10几年的路,就没遇见过你这么大方的,谢谢了啊。”

  “这个无所谓的,你是哈尔滨人?”林岭东笑着问。

  “是啊,外道北十七道街的,听你这口音像是广東人吧?”

  “我没什么口音吧,你这也能听出来?”林岭东还是挺奇怪的。

  “你们广東人舌头捋不直,听多了就能瞎猜一会儿。”

  将钱收好,嘎子看他挺随和,胆子也大了起来。

  “你们广東可都是大老板啊,我见过很多了,都是来买皮子的,咱们这貂皮便宜,来得人可不少啊,你也是做买卖的吧?”

  林岭东点头道:“算是吧,但行业不一样,我是搞家电的,想过来看看这老东北好不好做,你家里有电视么?”

  “这年头,谁家还能没个电视什么的,家里要没个声儿,寡妇都不爱上门,这牛鼻子玩意儿可老贵了,攒了三年才买上一台,牡丹牌儿,21寸大彩电,你是广東开厂的吧?”

  林岭东:“那还不错,平时爱唱个卡拉OK不?”

  LD影碟机出来之后,短短几年就风靡全国,卡拉OK也成为一股潮流,脸盆大的镭射光碟,一碟一首歌,在广東就特别多,唱一首付一块钱。

  小小的OK厅,几张桌子,挂一些彩灯,麦克风轮流传递,再来几瓶啤酒什么的。

  嘎子连连摆手:“那年轻人的玩意儿可老贵了,消费不起啊,咱就爱莎莎舞厅,一块钱就可以搂个大妹子跳上三曲儿,磨磨蹭蹭的,牛鼻子老带劲了。”

  请收藏:https://m.lek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