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三章:第一片药和第二片药_大国贸易,从海上行商开始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顺带十八辈祖坟刨了卖骨,也赔不起啊?

  查尔斯来了一手巨骚的操作,派出去罚站!

  不考虑清楚,不准进来。

  别人可是印度之光?

  对方还拗不过他,由分部经理特批,以45美金一箱成交,预定了8000箱,将对方库存掏空。

  走出制药厂大门,林岭东手里已经捏了两个小盒子。

  马来酸依那普利片。

  杨云凑了过来,眼馋无比的说:“这就是马来酸吗?咋就这么小一盒啊?”

  林岭东在手上抛了抛,表情也是极其复杂。

  小是小,可暴利啊!

  暴利!!!!

  一箱24盒,每盒才不到2美金。

  而正品药的价格多少?

  高达40美金。

  也不多,才区区20倍利润。

  50年研发历程,耗资30亿美元,3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4所全球顶尖医学院,跨越三个国家医疗团队,筛选2000多种小分子化合物,其间因资金不足还中断了两次,光临床实验就花费了8年时间,才得以成功上市。

  这样一款划时代的药品,每年拯救数千万高血压患者生命,到了印渡,居然2美金一盒打发了?

  这其中的艰辛,不妨来看看它具体的研发过程。

  在没有稳定抑制剂的年代,高血压几乎等同于癌症一般的存在。

  一旦患病,分分钟人就没了。

  更加恐怖的是,这是一种常见病。

  因高血压引发各种疾病而去世的,高达40%左右。

  所以古代的人均寿命低,这不是没道理的。

  还来不及撑到癌症发作,大部份人都嗝儿屁了。

  1933年,巴西圣保罗大学医学实习生席尔瓦,偶然发现,被巴西蝮蛇咬伤的患者,会出现低血压症状,由此猜想蛇毒中,可能存在某种神奇的“降血压物质”。

  之后,席尔瓦便开始投身蛇毒的毒理学研究。

  一转眼,15年过去了。

  直到1948年,席尔瓦从医学生已经熬成了教授,带领团队研发,才终于宣告成功。

  从巴西蝮蛇的蛇毒中,提取出这种神奇的降血压物质,一种直链的九肽化合物,命名为缓激肽。

  可问题来了。

  临床实验无效。

  又经过反复研究,发现缓激肽只在蛇毒中才能稳定存在,而在人体内的半衰期极短,仅几分钟便会完全分解。

  因此,席尔瓦的研究团队猜测……

  在蛇毒当中,还可能存在一种稳定缓激肽的物质!

  于是,他的团队开始了漫长的研究。

  进展缓慢到令人崩溃。

  一转眼,17年又过去了。

  直到1965年,他们才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成功提炼出了这种物质,命名为缓激肽增强因子。

  3年的临床实验成功了,可问题依然巨大。

  用蛇毒来治疗高血压,毒副作用一箩筐。

  但这一发现,仍然震惊了世界。

  1968年,传奇医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

  请收藏:https://m.lek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