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无_70_我用文字成圣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际的青青草原,登上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穿越飞沙走石的戈壁险滩,绕行灿若明珠的青海银湖。

  这半句诗,勾起了他们一路的艰难险阻,也让他们为自己这般渺小,却能征服这种种险境而骄傲自豪。

  成牧转身看着堂上众人,在他们灼灼的目光中缓缓念道:

  “孤城遥望玉门关。”

  几名武将心中顿时涌起千种思量,万般愁结。

  他们常年驻守玉门关,一直将那座方形孤城视为一座禁锢住他们自由的牢笼。

  今晚听到这一句,胸中却忽然升起勃勃正气。

  自己虽然在边关吹着寒冷如刀割般的朔风,在日复一日的巡逻和视察中疲累身躯,但自己守住的不是一座城,而是一道镇住突厥和吐蕃的关卡。

  身为稳固边关纷乱,守卫中原万万百姓安居乐业的将士,何其浩荡,何其壮烈。

  一生守关立孤城,足矣!

  他们眼含热泪,饮下杯中酒,对眼前这名年轻人初到此地,却能理解自己心中之意而顿生敬佩。

  在将士们的心潮澎湃中,成牧踱步而归,望着端坐上方的张敬忠拱手一拜:

  “黄金百战穿金甲!”

  这一句在张敬忠心里翻起排山倒海之势,震得他说不出话,一股英雄豪气烈烈而起。

  这青年人竟然知晓我在边关这些年的百般涤荡、费心筹谋?

  比邻之间便有强敌,南北夹伺日夜忧心。

  就算是一场小小纷扰引起的兵刃之战,都不能有半点懈怠。

  到如今,试问哪一回不是用血肉之躯去拼杀?哪一回不是用尽全力去守护?

  人人羡慕我得高位,穿金甲,领万兵,却不知这着身的金甲有千斤重,使我不得一枕安眠。

  再次望向眼前之人,张敬忠的眼里满是赞赏。

  成牧环视一周,只见众人各有所思,几名胡蕃人也满涨汹涌澎湃的豪气。

  他气沉丹田,大声诵出最后一句:

  “不破楼兰终不还!”

  “好!”

  堂上传来一阵高喝,众人只觉得血脉喷张,恨不得立即手持长矛,奔上战场彻夜厮杀。

  那几名胡蕃人登时瞠目结舌,原本澎湃的豪气消散如烟。

  他们一路行来,早就在各个关卡见识了河西军的井然有序,严整守令。

  这般治军之道,这般军纪军规,岂是我等这小国寡民可以匹敌的?

  此人诗句中的楼兰国早就已经消失,要破谁而还,难道我等还不明白吗?

  中原的诗歌都这般豪迈恣肆,我等还折腾个什么劲,早早俯首臣服才是长久之道啊。

  见那几名胡蕃人的脸上浮现一丝怅然若失和心服口服,张敬忠很是满意。

  是该写几句诗震慑那些胡蕃人,方才忙着饮酒谈笑,差点忘了这事。

  这个王昌龄实乃良才也,他这一首诗不过短短两句,却有实有虚,既赞扬了我河西军的铮铮铁骨,又威慑了那些蠢蠢欲动的胡蕃人。

  此人可堪大用!

  “王掌书记实在令我刮目相看,敢问此诗何名?”

  “《从军行》。”

  “《从军行》……”

  张敬忠口中念念不绝,很快高声道:“王掌书记方才怎的坐在那角落里?来人,请王掌书记上坐!重重有赏!”

  成牧眉梢一挑。

  《从军行》不过是王昌龄众绝句中的小小一首,便能有如此惊座之势,我盛唐气象可不是嘴上说说的。

  没等赐座的椅子搬来,一名将士大声道:

  “王掌书记,你这首诗到底是如何写成的?我极爱作诗,又总是不得法,可否请你教授一二?”

  “我也想学习这等开合大气之作!”

  “张节度使得人!”

  “王掌书记,不如就坐在我这边吧!”

  “不不,还是坐在我这边吧,我这里美酒佳肴多等很!”

  见成牧的座位被堂上之人换来换去,丁队四人的心情甚是舒畅。

  他们昂着头望向钟云舒,只见他的脸色非常难看,双目中似要喷出火来。

  见了他这副模样,丁队四人更是解气,忍不住倒上葡萄酒大喝特喝。

  谈巍心中也惊叹不已。

  这荒野来的小子,真是时时令人拍案称奇啊。

  没有人注意到,一丝细小的金气从文道众人怀中的诗册里流出,飞向成牧。

  他们也已然忘了,《从军行》的第一句曾经写在在《待补全》篇的头一句。

  请收藏:https://m.lek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