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五十二章 轻视_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再加上一家子的口粮,雪上加霜。

  礼州城穷苦,商贾少,一些有钱的大家族还没回来,更不会请人帮工,没额外的收入来源,可不就只能卖儿卖女了。

  礼州城目前人牙子是最多的了。

  竹兰看的心里难受,她看到好个队伍带着一些孩子走了,这都是人牙子买的孩子。

  周书仁搂紧了竹兰,“别看了。”

  竹兰听着身后的欢呼声,心里更加的沉重,“幸好,我们边走边收粮食。”

  周书仁点头,好几个运粮食的车队跟在后面,周书仁叹气,“手里的银子也没剩下多少了。”

  竹兰沉默了,的确没剩下多少了,现还剩下一万五千两了,日后用银子的地方多了,“换位想,银子跟着你来的礼州城,至少中间没过几道手剥削,我们都用在了难民的身上,这么想是不是心里会舒服一些?”

  周书仁笑着,“的确舒服不少。”

  这要是一层层的放下来,五万两银子真到礼州城能有两万两都谢天谢地了。

  到了礼州城是中午,城门外同知和通判已经带人等候多时了。

  周书仁下了马车就见到面容憔悴的同知和通判了,他有皇上给的资料,同知和通判都是新调过来的,同知原是川州散州的知州,从五品升了正五品,虽然升了,周书仁看着同知憔悴的模样,估计宁愿继续在散州当知州慢慢熬。

  通判也是新调来的,从江南州府过来的,明明年龄三十多,可憔悴的模样愣是看着像四十多岁。

  同知陈琛,四十三岁,他不仅焦头烂额还要时刻担心自己的脑袋会不会搬家,接到圣旨新科榜眼成了礼州城的知州,他直接爆了粗口,一个没当过官的榜眼,怎么能处理好礼州城的烂摊子,到时候岂不是一起脑袋搬家。

  现在看着新任知州周大人,再看着庞大的车队,一看就知道后面的都是运粮的粮车,他将轻视的心收了起来,皇上看重的一定有道理的。

  通判何筠,三十六岁,见到队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救命的来了。

  同知陈琛和通判何筠上前,“周大人。”

  周书仁回礼,“陈大人,何大人。”

  陈琛和何筠对视一眼,悟了,他们是不信周大人提前调查他们的,周大人准确的说出他们的姓氏,一定是皇上告诉的,难怪礼州城都是新调任过来的,二人心里明白,皇上是真看重这个位周大人。

  皇上看重,他们更不敢轻视了,二人的目光忍不住瞄着队伍里的官差,谁知道里面谁是皇上的人,本来礼州城就是烂摊子,他们二人一直都没缓解礼州城的情况,皇上一定不满了,他们还是老实的好。

  陈琛道:“周大人一路辛苦,请进城。”

  周书仁道:“二位先行,我与家眷交代一声,然后与队伍一起回衙门。”

  话音刚落,马蹄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周书仁一看打头的武春,这是知道消息来接杨家人的。

  同知和通判等人愣了,驻扎的杨将军怎么来了,他们很快就知道为什么来了。

  武春下马行礼,“姑父一路辛苦了。”

  周书仁笑着,“我还寻思着等进了城给你信,你倒是自己知道消息赶来了。”

  武春解释道,“我派人一直守在城门外,知道今日府城迎接姑父,我就从驻地过来了,姑父,爷爷奶奶一路可好?”

  周书仁道:“身子骨还行,只是一路都在赶路回家后需要调养些日子,今个先回姑父的府上,晚上等姑父回来,我们一家子好好聚聚。”

  武春知道姑父是有话问他,笑着道:“好。”

  通判和同知二人沉默中,他们可是知道,因为礼州城靠近边疆,又是上州,驻扎的兵将也比其他的州多,足足有四千人,最高指挥是郑将军,这位杨将军是第二话语权的人,这两个将军立了大功,皇上亲封的很是信任,没想到还是周大人的大侄子!

  二人这回是真的一点的小心思都没了,要是没记错,杨将军还救了郑将军的命呢!

  请收藏:https://m.lek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