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4章 大英的警惕(二合一)_苏丹的新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4章大英的警惕(二合一)

  最近几个月,帝国官职调动挺大的。

  原先的帝国大维齐尔优素福帕夏已经卸任了,哈吉帕夏从埃及总督的位置上卸任后,随即到了康斯坦丁尼耶,成为了帝国新一任的大维齐尔。

  伊莎克帕夏则前往埃及接任总督职位,至于库楚克帕夏,他被塞大帝外放到了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为大远征做准备。

  然而大远征还没开始,塞大帝已经打起了太极。

  其实塞大帝不是一个喜欢打太极的人,只是大英帝国已经贴脸到了奥斯曼帝国政府脸上了。

  近日,带英已经照会过奥斯曼帝国驻伦敦大使了。

  在这次照会中,带英向奥斯曼帝国提出了几个请求。

  根据伦敦大使发回来的报告表示,带英有三个请求。

  这也是今日伊泽特-穆罕默德向塞大帝汇报的主要内容。

  “陛下,首先是关于埃及棉花问题。

  英国人希望我们能够将埃及棉花出口过去,考虑到我们的需要,英国人愿意在印度棉花价格的溢价一倍收购。

  同时英国表示愿意在关于帝国东正教徒的保护权的问题站在我们这边,共同抨击沙俄。”

  在听到这个请求后,塞大帝差点没绷住。

  威廉-皮特是不是脑子坏了,要知道失去了北美的殖民地后,带英此时正处于严重的棉花短缺或者说纺织业原材料短缺中,这可不是英国本土能够提供的,带英帝国的羊毛和棉花加起来都不够英国纺织业发展。

  至于所谓圈地运动,只是英国人在十五世纪最后三十年和十六世纪最初数十年间,在农村掀起的一场圈地高潮。

  当时主要是因为佛兰德尔和后来英国国内毛纺织业的迅速发展,对羊毛需求量大为增加,羊毛价格不断上涨而引起的。

  受此影响,当时养羊业的收益超过农业一倍,于是新贵族纷纷把耕地变成牧羊场,他们利用暴力、退佃等办法,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用栅栏、沟渠或篱笆把大片土地围起来做牧场,或者自己经营,或者出租给大牧场主,这就是所谓圈地运动。

  它首先从与市场联系紧密的南部农村开始,地主最初从圈占森林、牧场、荒地、沼泽等公有地下手,然后扩及小农的租地。

  到十六世纪三十年代,英国的宗教改革和随之而来的对教产的没收、拍卖,把圈地运动推向了高潮,加速了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

  十六世纪后半期,由于工商业的发展,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城镇和工矿企业对粮食、肉类等农副产品的需求量大大增长,这刺激了大农场的发展,那些农场主为了集中经营,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把大片土地圈起来作为资本主义农场,从事资本主义经营。

  圈地运动实质上是一次生产关系的变革,由于大批农民被强制剥夺了生产资料和生

  请收藏:https://m.lek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