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三十六章 某愿献茶法_古代农家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年轻,所以开个玩笑而已,还望兄台莫要当真。”

  “前辈多礼了。不过杜大人确实值得尊敬。”这个林宣大概是被陆九渊洗了脑,对杜锦宁多有崇拜,“不说别的,只说杜大人为了黎民大众,自愿放弃翰林院的差事,请求外任到润州来研究双季稻,就值得大宋所有人的景仰。”

  “双季稻?”一直没说话的黎子义脸色一变,“你说的是双季稻,可是《种田记》里提到的双季稻?”

  施寒山和苏衡也变了脸色,他们想到了一种可能。

  不待他们问出来,林宣就笑道:“对,就是《种田记》里的双季稻。三位前辈还不知道吧?《种田记》就是杜大人所写。”

  “锦春宁秋?杜锦宁?”苏衡喃喃念了一句,旋即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真没想到。”施寒山摇头感叹起来。

  黎子义家世并不比苏衡和施寒山差,只是因为年纪比两人小,二十来岁年纪,又是苏衡的表弟,平时有两个哥哥在前,他都不怎么说话。

  可现在他却激动起来:“真是杜大人写的?我竟然可以见到《种田记》的作者?啊呀,真是太高兴了。”

  “这孩子。”施寒山忍不住笑了起来,“我倒忘了,你对《种田记》特别着迷。”

  见三人对杜锦宁的态度大为转变,林宣也高兴起来,指着前面道:“我们到了。”

  三人抬眼望去,就见前面是一条九曲回环的桥,桥通往一座水榭,隐隐可见水榭里晃动的人影。三人便加快了脚步。

  进了水榭,三人这才发现这其中不是水榭,更像是一座小岛,小岛似乎还连着一个水湾,在水湾的另一边,亦建了一个比眼前这座建筑面积更小一些的水舫。

  水榭的大厅里足有三十来个人,这些人有些聚在一起高谈阔论,有些则坐在一连的桌子旁,拿上面的水果或点心吃。

  施寒山扫了厅中一眼,指着被围在中间说话的一个十分俊美的年轻男子,压低了声音问林宣道:“那位可是杜锦宁杜大人?”

  苏衡和黎子义看了那男子一眼,转头询问地看向林宣。

  在这厅里,唯有那个男子的容貌最为出众,气质也不凡,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最美状元郎了。

  “正是。”林宣与有荣焉地笑道。

  他朝三人作了个揖:“三位前辈稍等。”

  说着,他走上前去,走到杜锦宁身旁说了两句话,杜锦宁便抬起头朝这边看了过来。

  施寒山三人连忙抬起手来遥遥朝她拱了拱。

  姚书棋已把这三人的情形跟杜锦宁说了,杜锦宁便招呼了陆九渊一声,跟他一起朝这边走来,与施寒山三人寒喧。

  末了她笑道:“三位兄台既来,人便已到齐了。不如我们开始吧。”

  如果说,苏衡和施寒山三人刚开始时还有些名士的傲气,那么被林宣洗了一阵脑之后,已经不敢在杜锦宁面前有任何自傲了。

  苏衡笑道:“请便,我们甚是期待。”

  杜锦宁便高高举起手,拍了几下,大厅里顿时安静起来,众人纷纷朝这边望来。

  “陆羽曾曰:‘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今天非常荣幸能请到各位到鄙舍来参加这次茶会。今天的这次茶会所用之茶,皆出自我的茶园;所用之器,皆出自我的设计;茶人们泡茶的手法,皆有章法。某愿献茶法,以敬各位。”

  请收藏:https://m.lek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