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74章 英雄不问出处,太监不问岁数(三更_陛下真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74章英雄不问出处,太监不问岁数(三更奉上)

  官家赵佶双目灼灼地直视这位习惯性谦虚的爱徒,露出了一个欣慰的笑容。

  果然,这孩子从来没有让自己失望过,想必这一次也不会。

  高璋斟酌了一番之后开始沉声阐述起了自己的想法。

  “师尊,我大宋有不少上了年纪的名将,戎马一生,久经战阵,他们的经验十分的宝贵。”

  “而我大宋西北有西夏虎视旦旦,西边吐蕃时不时骚扰,至于北方,那辽国灭我大宋之心不死,当真可谓强敌环伺……”

  而那些退下来的名将,或者是因为多年的创伤,又或者是过于老迈。

  但是他们那丰富的作战经验都在他们的脑子里边,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老去,实在是太过浪费。

  而大宋枢密院乃是文官署理军国大事的地方,这一块,武将想要涉足,那自然是千难万难。

  但是换一个角度而言,枢密院如果算得上是大宋军事战略谋划的重要机构。

  那是不是完全搞出一个专业性以及军事战术针对性更强的机构:参谋院。

  而参谋一词,最早最早见于《后汉书邓寇传》:“其有大议,乃诣朝堂,与公卿参谋。”

  这些老去或者因伤因病退下来的将军们,都可以进入到参谋部去,至于参谋院该干啥。

  呵呵,例如大宋准备针对西夏发动一场战争,该怎么打,该如何打?

  是不是要首先有个大致的方向,你需要投入多少兵力,需要几个兵团协同作战,该当如何调遣……

  “……弟子这些日子以来,也专研兵书,犹记得《孙子兵法·计篇》有这样一段话:‘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曹魏武帝亦曾注:‘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计于庙堂也……”

  高璋的这些话,着实让师尊赵佶两眼放光,的确,枢密院是什么地方,当年的大宋名将狄青,携不世之功,入主枢密院。

  就被天下臣工疯狂攻讦,逼迫得仕宗皇帝也只能无奈地退让。

  从那以后,再没有哪位武将有机会进入过那里。

  而且就跟小高所言,枢密院之重要性,已然让它成为文官之禁脔。

  所以那就绕开来,新设一座参谋院,而参谋院所作的工作,又与那枢密院有着很大的区别。

  第一,参谋院所针对的是,过去大宋发生过的诸多战事,以及准备开展的战役,加以反复推演,以查缺补漏。

  第二,从那武举中先拔人材,以及从那些将门子弟里边择其优者,让他们进入到参谋院里边,跟随在这些大宋的名将们身边。

  好好的汲取这些大宋名将们的丰富经验,为他们未来走上战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样的做法,不但可以为大宋培养大批的军事人材,同时,也可以让那些大宋名将们

  请收藏:https://m.lek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