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到家_我当知青那几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门道,甄世红不是也没挪地方嘛。调到街里,还是生产队长闹,大队没办法,只好把她俩调剂到街里去的。她俩不想去,大队硬调她俩去。其实她俩想去不想去,都得去,这事儿由不得她俩自己。你别为我这事儿心里不得劲儿,其实这对我来说又有什么?我不会跟着学坏。我不跟这样的人参乎就是了。妈,我实话跟你说,农村青年不说,就我们知青,不如咱家条件的,多得是,有人比我还别窝憋呢。我还不在乎,你心里也就不要别扭了。”

  母亲说:“有本事家庭,不让孩子回城,那真是有心锻炼孩子,人家大人大气;人家孩子乐意在艰苦的地方锻炼,人家孩子也大气。咱这没本事家庭,孩子下去就纯是受症了,这不是咱自己想去,这不是咱自己想待在那里,这是咱不去不行,想想心里也不是滋味,也只能恨咱自己没本事。当然,跟人家大气人家比,这也是咱太小气。”

  像母亲说的这种话,父亲从没说过。父亲说过:“别家孩子下乡不受罪,咱家孩子下乡就受罪了?受罪是财富。孩子们年轻能够吃点苦,长大了啥苦都能应付。”

  这话猛听还是有道理。可这话孩子们听着不舒服。父亲迂阔。母亲也是这么认为的。但她总是护着丈夫,生怕孩子们小看父亲了。父亲从没检讨过自己混成无业游民是个错。他说他是响应国家号召回家的。他觉得是国家政策改变了,才把他们退职的这些人说成是无业游民的。为这他没少跟孩子们抬杠,也没少受孩子们的呛白。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孩子们都不愿跟他多说话。在他能喳喳教育孩子们的时候,孩子们懂事,也不跟他抬杠,只是“哦哦,啊啊”应付他。不多搭理他,也算是给足他面子了。他自己也知道孩子们不待见他,这一点他很清楚。但他还是想给孩子们说些他的心里话:诸如学习不可放松,知识早晚有用。这些没有时代特色的话,孩子们听着还能不烦他?

  母亲的话,孩子们还是愿意听的。这不是母亲说的都正确,至少说孩子们从心里还是高看母亲的。父亲长得高大漂亮。在孩子们的眼里,父亲人长得高大漂亮,这是真的。可这高大漂亮形象,在孩子们的心里并不高大漂亮。高大漂亮形象哪有混垮的?混垮之后,形象高大漂亮的只有霸王项羽。可这世上又有几个项羽呢?

  孙泉源跟母亲说,也不知道因为啥,在乡里没回家总是想家,到家就有压抑感,这让他有些不舒服。他说吃过饭以后,要去几个同学家看看。母亲笑着说他:“其实也就是出去疯着玩儿。如果真是能听你爸的话,把书看看,只怕也比出去疯着玩儿,比出去闯祸强吧。”

  孙泉源说母亲:“你这就不理解儿子的意思了。那

  请收藏:https://m.lek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