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情深意长_我当知青那几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实在话,生活中处处有故事。若是说故事,石头窝子那些人,那些事儿,孙泉源跟申朱杨讲了好多好多,足够写上几大本。但咱要说的是知识青年的逸闻趣事,那就只好舍掉好多知青以外的东西,着重叙述知青在石头窝子里的生活。那就只好挑拣孙泉源所讲的原话重点往下说:

  当晚,我一气吃下那么大四个白蒸馍,半碗红薯小米稀饭,按着明顺伯所说,把稀饭里的红薯撇到泔水桶里,没跟大伙一块吃饭,这顿晚饭也就算是提前吃过了。顺明哥在我吃饭的时候,替我抱来些干草,摊到通铺边,铺上苇席,按顺序朝里顺延就是我的位置。我人生的大通铺时期到来了。我对大通铺的印象很不好。因我知道收容站里是大通铺。这是不是我人生路上的收容站?收容站里有很多规矩。这石头窝子里也有规矩。它的规矩又如何?是否也繁琐?

  第二天一早,明顺伯老早就把早饭做好了。仍然是昨晚那一套:小米红薯稀饭,熬南瓜,蒸南瓜,黑蒸馍,白蒸馍。

  吃饭的规矩,我已在昨晚睡前的闲聊中知道了:那么宽,那么长,那么厚的蒸南瓜,先吃四大块:不吃下这四大块,不能吃黑馍;那么大的,那么黑的红薯面蒸馍,再吃下四个,然后白面蒸馍随便吃。小米红薯稀饭不限量。熬南瓜随便吃,不想吃可以倒进泔水桶里。听着这样的规矩,我直想哭:我知道,只要有这规矩,我在石头窝子里是吃不上白蒸馍了。

  吃下那么宽,那么长,那么厚的四块蒸南瓜,那容易;再吃下那么黑,那么大,四个红薯面蒸馍,那就不容易:除非你是特大饭量。若不然,那白蒸馍连想都不要想。

  我用嫉妒的眼光观察过,差不多顿顿都能够吃上白馍的,只有君子一个人,其他人也只是隔三差五吃上那么一个。有时蒸出来的那几个白馍隔天了,顺明就会交待明顺伯,多蒸几个凑个数,一人一个白蒸馍。不过这机会真是少之又少。——这是吃饭方面:顺明可以特殊,可他从没特殊过。因而他也像我一样,从没能按规矩吃上一个白蒸馍。

  南瓜也能当粮食,这是真的。无论啥东西,只要塞到肚子里,它都占位置,只不过有些东西不挡饥,消化得快;有些东西挡饥,消化得慢而已。到后来我才知道,那么多吃不完的南瓜,居然是顺明从家里拿来的南瓜籽,上山干活时,顺路在路边点种的,掐尖、打叉、摘南瓜,都是在上下工路上随手完成的。这就是贫下中农,我服他。

  接下来再说干活。石头窝子里干活,主要是打眼,填药,点火放炮,开石,搬石头,积堆,便于大队派人往河边坝子上运送完任务。偶尔也有户家盖房子拉些石头回去扎墙根,这对石头的模样就会挑剔些。

  请收藏:https://m.lek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