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9 左还是右_天兵在191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团群牵制住时,在明斯克方向,我军的兵力反而占优势。我军完全可以在这个区域采取主动的行动,打一两个歼灭战,迫使第三坦克集群后撤是完全可能的。”

  很显然,图哈切夫斯基的老毛病又犯了,他还是过于的想要进攻,想要打一两个胜仗为自己正名了。问题是,这可能吗?

  那是不可能的,虽然图哈切夫斯基的判断没有问题,在明斯克方向,红军确实有一定的优势,可问题是,这种优势太微弱了,甚至可以说红军除了兵力上有优势,其他方面满满的都是劣势。

  比如红军在之前的两次反击和撤退中损失了大量的坦克,按照战前的编制,一个机械化军应该有1000余辆坦克,可是此时明斯克周边地区的红军机械化军平均只有400辆坦克,而且请注意,这四百辆坦克中,接近一半都是老掉牙的t26和bt5,比较先进的t34、t35和t54数量还不足一百辆。

  应该说,战前的机械化军实力已经消耗得七七八八了,此时就发起反击,真心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不光是机械化军实力不足,步兵也普遍感到缺乏重武器相当一部分火炮被遗弃或者就地摧毁了,师属炮兵团普遍只有一个半营的规模。

  空军也存在实力不足的问题,不过他们的问题不是损失过大,而是战前在三十年代生产的那一批伊15、伊16和sb2、db3在这场战争中显得毫无作用,只能承担少量的作战任务或者干脆用来当教练机用。

  而新式的雅克、拉格系列战斗机以及轰炸机和攻击机产量还不足以完全抵消上述那些飞机的空缺,而且培训飞行员也需要时间。总而言之,空军显得青黄不接,需要时间来过渡。

  总体而言,红军显得很虚弱,迫切地需要重整,而这需要时间。如果再不管不顾的傻乎乎的进行反击,红军恐怕又会遭到更多的损失,需要调补的窟窿也更多。

  按照李晓峰的估计,红军需要至少半年的时间才能喘过气来,甚至时间可能更长,最乐观的估计,在1942年下半年红军才有反击的能力,在此之前谈反击,都是不切实际的说梦话。

  图哈切夫斯基和李晓峰的分歧太大了,而他们背后的支持者的态度也比较暧昧。先说托洛茨基,老托难道依然是被图哈切夫斯基带沟里去了?

  恐怕不是这样的,托洛茨基并不赞成图哈切夫斯基尽快发动新一轮反击的设想,作为人民委员会主席,各种数据汇总到他那里之后,很轻易的就会得出一个结论红军需要休整需要回复实力。

  所以他并不赞同图哈切夫斯基的方案,对反击没有什么兴趣,而让他支持“左派”观点的原因也很简单。首先。他虽然反对反击。但那不意味着他同意继续以空间换时间。在

  请收藏:https://m.leke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